11月22日,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大事故,现场路面被掀起、车辆被掀翻,并引起流入胶州湾原油燃烧。截至11月25日,已造成55人遇难、9人失踪、136人受伤。
中石化特大爆炸事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,很多青岛市民甚至担心,爆炸会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?对此,专家指出,此次事故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没有明显影响,但肯定会对海洋环境、生物、渔业、周边水产养殖产生直接影响。
胶州湾海面被污染
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,位于青岛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破裂造成原油泄漏,流经约2公里的地下雨水涵道后入海。10时30分左右,雨水涵道和输油管道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炸,并引起流入胶州湾原油燃烧。
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后,现场路面被掀起,有车辆被掀翻,浓烟飘散到青岛市区。有青岛市民透过窗户观察到出事的开发区那边有很大的黑雾,所以对市区空气是否会被污染有一些担心。
当天,青岛南风3到4级,青岛市环保局在两处发生爆炸地点的下风向,扇形布点开展监测,500米处非甲烷总烃检测浓度,分别为2毫克/立方米和1毫克/立方米,未超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4毫克/立方米。
11月23日,青岛市环保局按照环境应急预案继续开展环境应急救援工作,一是现场督导清污,做好环境应急防范工作;二是制定环境应急监测方案,对事发地及周边空气质量和海水水质进行连续监测;三是对收集的废油组织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,防止二次污染。
青岛市环保局表示,从连续监测及最新情况看,事发地周边两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均无异常,远低于控制标准。
市区空气监测结果显示,此次事件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没有明显影响。从监控情况看,近岸海域100米~200米范围内有分散油膜,300米~500米范围内有零星油膜。
据悉,截至11月23日7时,青岛海事局等部门共派出22艘清污船和10艘渔船开展清污,6艘海事巡逻艇进行巡查,共布设围油栏约3000米,调用消油剂10吨。海上搜救中心已安排人员巡查陆域岸线,处置漂到岸上的油污。
“现在往海里泄漏的通道已经控制住了,不会再增加新的泄漏情况,已经泄漏的绝大多数被拦住了,小的已经漂走的油污,小船只正在跟踪收集。”青岛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宁表示,使用各种吸油措施之后,现在大面积的油污已经被控制。
针对记者提出的“目前污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无长远影响?”陈宁表示,目前事故造成的污染可控。“从在船上观测的情况来看,采取的措施效果还是不错的,应该在今天(11月23日)晚些时候大面积的油污是可以控制住的,不会较长时间地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。”
不过,据参与清污的环保行业人士讲,虽然冬季的北风把油污都留在了胶州湾南岸,这有利于油污的去除,但完全清除此次事故的油污至少还得一个月的时间,因为残留在地下管网的原油完全渗透出来还需一段时日。而有青岛市民也表示,“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及时公开空气质量情况,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。”
影响海洋生态环境
据悉,11月22日凌晨,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破裂后,部分原油沿着地下雨水涵道进入胶州湾,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。
对于原油入海可能对海洋造成的影响,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晓起表示,由于现在尚不清楚泄漏程度、污染范围等确切详细信息,所以污染程度尚不能最终断定。“但肯定会对海洋环境、生物、渔业、周边水产养殖产生直接影响。”
青岛海事局黄岛海事处处长刘贤昆一直在现场指挥油污清理工作。据他介绍,目前被污染的海域还有1万平方米左右,被污染的程度属于中量级偏轻一点。主要的原油都已经被清理,目前有少量的油花漂浮,清理难度较大。一是因为它们是浮油,油膜很薄,很难围控得住;二是因为海事部门接到报告是在事故发生几个小时之后,耽误了最佳的清污时间。
曾晓起提醒说,除了漂浮在海面、肉眼可直接看到的油污,原油亦可能沉降覆盖海底底栖生物、地质,更不容易发现、清理。“胶州湾是半封闭海湾,自身扩散能力有限。”他认为,油污因此也很难较快地通过海水自洁功能去除。
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也表示,原油里有很多重的成分,其降解比较慢,而且很多是有毒有害的,最典型的是沥青,这些重的成分会沉到海底,几乎不可能清除掉。“水底下的基本没有办法清理,你不可能把海洋的水重新换一遍。”
王亚民表示,可能很多海洋生物都会受到影响,特别是一些养殖的扇贝、海参等。他表示,之前的康菲漏油事件发生在渤海中间,等污染物漂到岸边时浓度已经大大减小,但胶州湾本身不大,大部分水产养殖又都是在近海岸边,可能会影响更大。
对于此次事故最终到底会产生多大的生态和渔业影响,王亚民表示,这需要长时间的调查,根据国家规定,评估下来,如果渔业损失低于1000万的,由山东省负责索赔事项;如果超过1000万的,需要上报,由国家负责索赔事项。
责任编辑:路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