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资讯

最新资讯

孔子、生物圈意识、同理心文明

时间:2016-07-27     来源:中国孔庙网

   《同理心文明》一书对人类历史的演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,与孔子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营造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,这一观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作者杰里米·里夫金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,著有《第三次工业革命》等书,里夫金还是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的主席,曾经担任过前欧盟委员会主席罗曼·普罗迪的顾问。里夫金从历史叙事的角度阐述人类同理心的演变,他还在书的序言中指出,“中国已经为承担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角色奠定了法律和政治基础,正在从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传统地缘政治转向 21 世纪新兴的生物圈政治。这种里程碑式的重大政治转变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...孔子明智地告诫人们,同理心是道德生活的关键,是衡量人类仁爱之心的标准,它引导着我们的精神追求,帮助我们建立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。"

同理心文明的产生:神话意识—神学意识—思想意识—心理意识

    人类意识的演变过程有一个清晰可见的模式。虽然社会的演变进度各不相同,但整体趋势却毋庸置疑。在采集和狩猎时代,人类与其他动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,人类社会的意识属于神话意识,人类的同理心意识仅仅拓展到了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和部落成员。大约公元前 3500 年出现了农耕文明,书面文字出现后,文字体系和农耕文明促使人类意识由神话意识转向了神学意识。中东地区的犹太教、印度的佛教、中国的儒家思想等各大宗教和思想都在农耕文明时代形成。人类意识从神话意识转变到神学意识,同理心意识拓展到了基于宗教忠诚的虚构的家庭。这些宗教都形成了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黄金律。到了 19 世纪,人类从神学意识转向思想意识,个体开始将自己视为国家的公民,将国家视为一个虚构的大家庭,将其他公民视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。每个国家都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叙事。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本国公民超越血缘关系和宗教关系的限制,将同理心意识拓展到所有公民。20 世纪,大众消费社会标志着人类思想意识进入了心理意识的新阶段。开始习惯于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、思考如何治疗内心的创伤、思考如何在人际互动和日常生活中协调自己的内心和外界。早期人类中能反省内心世界的,只是极少数的例外。到了心理意识时代,人类开始在职业、技术、文化艺术偏好等共同属性上产生同理心...<<<<详细

第三次工业革命:促进同理心文明的发展


    现实越来越清晰: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日薄西山,二氧化碳排放正威胁着地球生命的生存前景。如今,我们需要一个大胆的、新的经济范式,引领人类社会在后碳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。而且,新的技术元素的涌现,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深刻的变革。目前,中国正在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基础。通信互联网、能源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的“三网融合”,将形成一个超级物联网。在物联网时代,每一个设备和仪器都会内置一个传感器,使它们能够互动。物联网用户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资源管理、配置和运输情况。目前,已有 140 亿个传感器安装在自然资源、道路系统、仓库、车辆、工厂生产线、电网、零售商店、办公室和家庭中,预计到 2030 年,全世界安装的传感器总量将超过 100 万亿,这些传感器为智能化、数字化社会奠定了基础。届时,整个人类社会将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彼此间直接开展合作,一切的能量调配都在这个网上进行,既可以杜绝浪费,也不会给环境制造更大的压力,有利于实现经济生活的民主化。新的“通信-能源-交通矩阵”不仅催生新的经济范式,还将整个地球转变为一个人类依存度更高的大家庭,推动人类意识的转变,将人类的同理心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期,孔子关于“仁”(或者说“同理心”)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。我们需要用同理心意识去认识人类社会和整个自然界...<< <<详细

生物圈意识:从气候变化回归孔子的“同理心”

    孔子相信,人类个体的自我发展取决于能否促进他人的发展,即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但是,直到 20 世纪,科学家们才捕捉到了孔子的思想——基于化石燃料的工业活动引发了气候变化,对人类造成的负面作用日益显著,甚至改变我们这个星球的水循环机制。如今地球上的异常天气频频出现,这表明地球的生态系统无法足够快的适应水循环机制的突然改变,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。在过去4.5 亿年间,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至少 5 次物种灭绝事件,而现在我们正处于第 6 次物种灭绝事件的边缘。科学界预测22世纪初将有70%的地球生命走向灭绝。地球生物圈复杂的反馈回路就像一个内在的神经系统一样, 保障着整个系统的福祉。科学家们正在探讨复杂的生物圈内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。 这种新的见解更加凸显了孔子思想的先见之明——孔子倡导的“仁”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,而且是全人类的财富。现在,年轻人的意识参照标准,正从地缘政治转移到生物圈,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在学习关于生物圈的知识,知道了我们每一个活动都会给生态系统留下“生态足迹”,影响其他生物的健康,也影响着构成生物圈的生态系统。他们逐渐明白,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,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,一些人的福祉最终取决于其他一些人以及其他物种的福祉。这就体现了孔子所说的“仁”...<< <<详细

责任编辑:马晓